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汉中:每一块砖都镌刻着历史

汉中:每一块砖都镌刻着历史

关键词:汉中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汉中电子商务中心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nanzheng.ccoo.cn
  • 感谢 sxn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5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我是汉族,我讲汉语,我写汉字,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——汉朝。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——就是汉中。我到汉中来,就是要追回这伟大的记忆。来到汉中后,我最大感受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,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。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,不来就非常遗憾了。因此,我有个建议,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,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。

  说上面这段话的是文化名人余秋雨。来到汉中,余秋雨为什么会如此感慨万千呢?他都聆听到哪些动人的历史故事了呢?

  如果你初到汉中,几乎每个汉中人都会非常自豪地给你先讲有关“汉初三杰”的故事。

 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,项羽和刘邦曾有约定,先入咸阳者为王。公元前207年,刘邦先入咸阳。但慑于项羽人多兵强,刘邦只好驻军霸上,等待项羽。公元前206年,项羽自封“西楚霸王”后,封刘邦为汉王。

  当然,刘邦对这个屈辱的封赠很不满意,曾一度要与霸王决一死战。苦于寡不敌众,未敢轻易行动。丞相萧何谋曰:虽王汉中之恶,不犹愈于死乎?在萧何的劝说下,刘邦于当年4月毅然来到汉中。他在汉中招揽士卒,发展生产,扩充实力并采用张良的建议,烧毁连接关中到汉中的褒斜栈道,表示安于偏僻,无意问鼎,使霸王放松戒备。

  此前,在项羽麾下不得志的韩信背离楚营来到汉王军中,刘邦仅委韩信以管理粮秣的小使。韩信数次向萧何谈起自己的抱负,如果汉王不重用他,他将离去。刘邦到汉中后,韩信果然离汉而去,萧何速去追赶。

  多亏河水猛涨,挡住了韩信去路。萧何追至河边,将韩信劝回汉中,辅佐刘邦,建立了帝业。故民间传颂着一首歌谣:“不是寒溪一夜涨,焉得炎汉四百年。”如今,“寒溪夜涨”已成为汉中一景。

  这也正是被演绎并搬上舞台的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的故事。萧何把韩信追回后,极力向汉王推荐并说,如果你要打天下,非韩信不能担当此任。不了解韩信才能的刘邦,终于被萧何的苦荐所感化,斋戒七日,设坛场,以九宾礼拜韩信为大将军。

  随后,韩信就上演了一场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好戏。这里所说的栈道就是刘邦曾经烧毁的褒斜栈道。褒斜栈道,北从关中斜谷进,南从汉中褒谷出,因而得名。唐代大诗人李白赞叹的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,指的就是褒斜栈道这一段。

汉中被誉为“栈道之乡”,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据《战国策·秦策》记载:栈道千里,通于蜀汉,使天下皆畏秦。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、西南之间往来的必经之地。栈道分“南三北四”,共7条栈道。北栈有(从西向东)陈仓道、褒斜道、傥骆道、子午道,因连接秦地,又名秦栈。南栈有(从西向东)金牛道、米仓道、荔枝道,因连接蜀地,又名蜀栈。

  在7条栈道中以褒斜栈道最为重要,是修建时间最早、使用时间最长、最短、最为合理的一条栈道,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条国家级“高速公路”。当然,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荔枝道也拥有颇高知名度。

  公元前206年8月,韩信先派樊哙、周勃率兵佯修已被烧毁的褒斜栈道,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。投降项羽的秦将章邯不知是计,引兵在斜谷口防御。韩信却率大军从陈仓道攻克散关,与樊哙、周勃一前一后,夹击章邯。章邯战败自杀,刘邦趁势而定三秦,重新在关中站稳脚跟,为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。

  令人称奇的是,今天连接关中和巴蜀川渝的公路就是沿着当年的栈道路线而建,其中:省道212公路宝鸡凤县至宝鸡段就是当年的陈仓道;316国道汉中至佛坪姜窝子段、210省道佛坪姜窝子至宝鸡眉县段(又名姜眉公路)就是当年的褒斜道;108国道汉中佛坪至西安户县段(又名周佛公路)就是当年的子午道;108国道汉中勉县至四川广元段就是当年的金牛道;汉中南郑至四川巴中的公路就是当年的米仓道;210国道汉中西乡、镇巴至重庆就是当年的荔枝道。

  刘邦统一天下后,为纪念汉中这个发迹之地,同时也取“天汉”之祥,乃定国号为“汉”。刘邦在汉中驻跸的高台,也冠以“汉”字,被号为“汉台”。汉中、汉王、汉朝、汉台,这个“汉”竟一脉相承了几千年。于是,汉中也便有了“汉家发祥地”的美誉。

  如果你若问汉中人最敬佩“汉初三杰”中的哪一位?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:张良。为什么?张良庙拜石亭前那块巨碑上的“英雄神仙”四个大字或许是最好的答案。古往今来,既是英雄又成神仙的,恐怕也只有张良一人而已。 周恩来总理参观过“英雄神仙”石碑后曾对工作人员说:刘邦得天下后,封赏功臣,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封地,张良推辞了。他说我跟皇上最初是在留县相会,只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。那时的县,又经战乱,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。他不贪。张良随汉高祖刘邦入函谷关后,刘邦当皇帝,张良就静居行气,不吃粮食,闭门不出,说:“我蒙皇帝信任,当军师,不过出了点主意就封万户侯,这已经是最高的待遇了,足够了。我只想脱离人间俗事,追随仙人赤松子去神游。”所以老百姓都传说他成了神仙。

  “功成身退”,张良庙中一块门匾上的这四个字或许正是张良成为人们眼中的“英雄神仙”的真正原因。

  周恩来凝望“英雄神仙”石碑,又慢条斯理地说:“张良是个明辨是非,通晓事理的人,完全知道神仙虚幻。他这样做正是他的聪明智慧所在。因为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,他明白,在功勋和名位之间,为人臣子是难于长久立足的。果然,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三个人,韩信被杀,萧何被拘,只有张良把荣誉利禄抛于脑后作了‘神仙’。他采取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,是客观形势、环境等各种原因决定的……”

  功成身退,明哲保身,张良已然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。而另一位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楷模——诸葛亮也与汉中有着不解之缘。

  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8年,他安抚百姓,屯垦军田,六出祁山,出师未捷身先死。诸葛亮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,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,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,不需要随葬器物。因此,至今武侯墓没有被盗过。

  在汉中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,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的是武侯祠。诸葛亮之所以被封为武侯,这里还有一个典故。根据三国时期的封爵之制,都是以本郡邑为封土。诸葛亮,汉末徐州琅琊阳都武乡(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)人,封侯拜相时,他的家乡属于曹魏领地,但恰巧汉中也有一个地方叫武乡,“借地封侯”的典故就由此而来。

 公元236年,即诸葛亮死后2年,蜀汉后主刘禅才下诏立祠。当时因“建之京师,又逼宗庙”,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,祠靠近墓所。这是全国惟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,比成都武侯祠还早建约50年,堪称“中华第一武侯祠”。

  在汉中,不知道有多少像“汉初三杰”、诸葛亮这样的英雄豪杰在这里横刀立马,建功立业。同时,汉中也孕育了伟大的外交家张骞、刚直雄烈的诤臣李固和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。诗人李白,杜甫,陆游也在秦巴山区之间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章。

  毫不夸张地说,在汉中,每一块砖都镌刻着一则动人的历史故事。

  其实,在汉中,还有着更动听的“活着的历史”,这便是被誉为“东方宝石”的珍禽朱鹮。朱鹮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,在历史的长河中,它可以说是古老的鸟仙。

  洁白的羽毛,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,加上细长的双脚,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。朱鹮的拉丁学名“Nipponia Nippon”直译为“日本的日本”,以国名命名鸟名,足见朱鹮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。

  朱鹮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日本、中国、俄罗斯和朝鲜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受生态环境恶化影响,种群数量锐减,到50年代后各国朱鹮活动音讯逐渐中断,一度被认为已灭绝。直至1981年中国鸟类学家在汉中洋县奇迹般发现7只野生朱鹮,中国从此成为全球惟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,汉中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

 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地努力,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朱鹮目前已经发展到种群数量达1400只左右的大家族,其中野生种群数量约700只。

  于是,“因风弄玉水,映日上金堤”,“朱鹮戏新藻,徘徊流涧曲”这些歌咏朱鹮的优美诗句再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